山西各地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金代壁画墓,各自沿续本地前朝的丧葬礼俗,主要表现的还是家居生活题材,具有民间世俗化的绘画特色。大同金墓平面除圆形之外,还出现了方形与八角形。
晋南金墓平面多为长方形,多以砖雕砌作仿木构建筑:壁画逐新成为新兴砖雕彩绘墓中的附庸。
晋东南金墓的仿木构砖雕较为简单,但多有彩绘的壁画,仍以家居生活为装饰题材,并普递流行孝子人物图。
门神、鞍马图
金天会十三年(1135年)
高约55cm、宽约70cm
1999年山西省屯留县李高乡宋村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室南壁墓门右侧。门神有背光,头戴盔、身穿甲,面向墓门为坐像。其右側还有一人,头戴幞头,身穿袍服,牵马以待侍。其间有犁耧、滚碾等农具。
130、门神、鞍马图
杂剧图(一)
金天会十三年(1135年)
高约27cm、宽约75cm
1999年山西省屯留县李高乡宋村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室南壁上方左侧。右第一人,头裹扎巾,持一盘状物;第二人头戴风帽,握皮棒槌,榜题:“王贵”;第三人头梳丫髻,涂丑妆,着肚兜,推滚一圆环状物;第四人头扎丫髻,涂丑妆,持拍板;第五人身穿袍服,软巾混裹,舞蹈样;第六人头梳丫髻,涂丑妆,持一伞盖。为杂剧作场场景。
131、杂剧图(一)
杂剧图(二)
金天会十三年(1135年)
高约27cm、宽约75cm
1999年山西省屯留县李高乡宋村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室南壁上方右侧。左起第一人,软巾混裹,持一盘状物;第二人着风帽,握皮棒槌,身后墨书榜题“王贵”:第三人亦软混裹,肩扛一方形道具;第四人头戴展脚镤头,身穿袍服,持一团扇;第五人为女子,头顶风帽,身穿褙子,下着裙,持一团扇;第六人头梳丫髻,持一伞盖。正在作场。
132、杂剧图(二)
劳作图
金天会十三年(1135年)
高约45cm、宽约57cm
1999年山西省屯留县李高乡宋村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室西壁左侧。左上方一妇人坐在地上,持箕笸米状,旁有磨盘。右下方为马厩。有二牛二马正在吃料;一男子手持水瓢,站立于料槽前。
133、劳作图
升仙图
金贞元元年(1153年)
高约51cm、宽约64cm
1965年山西省长治市东郊南垂村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98°,位于墓室南壁墓门上部。梁桥下江水翻腾,有人在水中挣扎。桥左前部有众僧尼,手持钹;桥中部有众仙持幡或捧物;桥右后部有墓主人和捧物侍女。表现通过升仙桥升仙的场景。
134、升仙图
夫妇对坐图
金贞元元年(1153年)
高约51cm、宽约64cm
1965年山西省长治市东郊南垂村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98°,位于墓室北壁。夫妇二人对坐于高桌的两侧,桌上摆放各式餐具,另外两仆侍分立男女主人两侧,拱手待侍状。
135、夫妇对坐图
门侍图
金正隆二年(1157年)
高约150cm、宽约65cm
1988年山西省大同市南郊(云中大学)2号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85°,位于墓室南壁甬道口西侧。一男侍,双手合十。面向墓门站立。头顶髡发,身穿交领广袖长袍,肩披长帛,其内袍下摆曳地。
136、门侍图
男侍图
金正隆二年(1157年)
高约150cm、宽约60cm
1988年山西省大同市南郊(云中大学)2号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85°,位于墓室北壁东侧。北壁上有帷幔,下有窗户,坎墙上点缀花卉,两侧分别站立一男侍。此图为右侧男侍,髡发,身穿圆领窄袖长袍,腰系革带,双手拢袖拱于胸前。
137、男侍图
侍宴图
金正隆二年(1157年)
高约150cm、宽约135cm
1988年山西省大同市南郊(云中大学)2号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85°,位于墓室西壁北侧。西壁为侍宴场面,横向站立八名男侍以及摆放食物的高桌。此图是其右侧的三名侍者,均头戴交脚幞头,圆领窄袖长袍,左侧一人抄手站立;中间一人端一食盘,右侧一人端一劝盏。
138、侍宴图
奉酒散乐图
金正隆六年(1161年)
高约105cm、宽约168cm
1990年山西省大同市徐龟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室西壁。上方一道竹帘、帷幔,左边格窗门扇。当间一高桌,摆放果盘、盆或注碗、台盏等,桌前有二酒瓶;其左侧一侍女,捧一深腹瓶正在注酒;桌后有二侍女,一人执簿册记录,一人拿一团扇。高桌右侧一女子抚筝,还有手持觱篥、横笛、拍板的三名女乐伎。另有二侍女,一人持一注壶、注碗,一人捧劝盏。
139、奉酒散乐图
奉茶图
金正隆六年(1161年)
高约105cm、宽约80cm
1990年山西省大同市徐龟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室东壁北侧。画面上方一道竹帘、帷幔,一侍女头梳圆髻,上身穿交领窄袖袄、下着曳地长裙,双手捧一茶盏。其右侧已毁,尚现有一侍女,手执注壶点茶。
140、奉茶图
陵川县玉泉村金大定九年(1169年)壁画墓,墓顶上绘孝子故事,围绕棺床的墓壁上绘屏风画、卷轴画,在棺床以外的壁面上画男仆侍酒、奉茶与劳作的场面。以墨线勾勒物象,彩色晕染,人物生动细致。
奉茶进酒图
金大定九年(1169年),高约140cm
2007年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玉泉村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室东南角。左起第一人持劝盘,上置酒盏;第二人持带温碗的注壶;下一人在炭炉上煎汤。后面着黑衫者持胆瓶(酒瓶),最后一人正从箱柜中取盏托,下面为两个带座酒瓶。
141、奉茶进酒图
奉茶进酒图(局部一)
金大定九年(1169年)
高约140cm、宽约103cm
2007年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玉泉村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室东壁南侧。左前一男仆,恭敬站立,端一劝盘三酒盏;右侧下方一男仆,左手撑膝,右手执一壶伸向塘炉。在一围幔的高桌后面,站立着两男仆,左者捧着带温碗的注壶,回顾右方;右者左手握着长颈瓶、右手以抹巾托着瓶底,正在与前者说话。
142、奉茶进酒图(局部一)
奉茶进酒图(局部二)
金大定九年(1169年)
高约140cm、宽约43cm
2007年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玉泉村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室南甬道口东侧。一男仆,侧背身站立在一摆放着盏托的高桌之前,正将一副盏托从桌案右侧一橱柜里取出;高桌前下方一方形束腰矮桌,放置两个耸肩的圆酒罈。
143、奉茶进酒图(局部二)
侍茶图
金大定九年(1169年)
高约140cm、宽约103cm
2007年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玉泉村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室西壁南侧。左侧一男仆,举一笼盖茶盏的托盘,向右侧走来。右侧一垂幔高桌,摆有一摞三件的盏托;桌案后面站立二男仆。左者,侧首右顾,其左手斜拿一盏托,右手向右指点;右者,平端一盏托,面向前者,聆听状。
144、侍茶图
庖厨图
金大定九年(1169年)
高约140cm、宽约83cm
2007年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玉泉村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室南甬道口西侧。在两张高桌后面,有三名男仆。左侧一仆,俯身面向砧板,持长刀以分切。右侧站立二人,左者端一案三盏,侧身回顾;右者右手拿一长柄圆勺,左手端一盏,面向前者说话。他们的身后还有两张高桌,摆放着食盒及大盆、小碟等。
145、庖厨图
孝子郭巨图
金大定九年(1169年)
高约56cm、宽约195cm
2007年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玉泉村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顶东侧壁。画面右侧一男子持锹掘地,左侧一妇人抱婴,互作呼应状;两人之间有坑凹,内有放射光芒的宝匣;背景绘有树木、流云。是“郭巨埋儿得金”的孝行故事情景。
146、孝子郭巨图
孝子董永图
金大定九年(1169年)
高约56cm、宽约195cm
2007年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玉泉村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顶南侧壁。左侧一女子广袖长袍,袖手立于云端,右侧一男子头裹黑巾,身着圆领窄袖长袍,站立在地上,正抬手拭目相送;画面以山坡、灌木为背景。画面体现的是孝子董永与仙女的故事,表现的是“槐荫分别”的场景。
147、孝子董永图
孝女杨香图
金大定九年(1169年)
高约56cm、宽约195cm
2007年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玉泉村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顶西侧壁。左侧一女子骑于虎身,双手执虎头,似正与老虎搏斗,右侧一老翁惊慌奔逃;背景为山坡、灌木、流云。画面表现的是“杨香打虎救父”的孝行故事场景。
148、孝女杨香图
孝子田真图
金大定九年(1169年)
高约56cm、宽约195cm
2007年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玉泉村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顶北侧壁。中间一棵上有枯枝下有繁叶的大树,三名男子围树站立、皆掩面哭泣,地上散落家什杂物。两侧有土丘,画面上方绘有流云。是“田真三兄弟不再分家”的孝行故事场景。
149、孝子田真图
门吏图(摹本)
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
高约130cm、宽约52cm
1981年山西省长治市故漳村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90°,位于墓室南壁墓门左侧。门吏头戴交脚幞头,身着圆领袍服,拱手举杖于胸前,神态威严,作守卫状。
150、门吏图(摹本)
门吏图(摹本)
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
高约130cm、宽约52cm
1981年山西省长治市故漳村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90°,位于墓室南壁墓门右侧。门吏头戴交脚幞头,身着圆领袍服,拱手举杖于胸前,神态威严,作守卫状。
151、门吏图(摹本)
孝行图(一)
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
高约132cm、宽约32cm
1981年山西省长治市故漳村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90°,位于墓室东壁耳室南侧。墓壁中间砖雕破子棂窗,其上部绘孝子故事画两幅,两画之间无分隔,人物之间有榜题,上层题字:“元觉”,下层題字:“田氏口口”;窗下又有一个孝行故事,榜题:“武妻口口”。
152、孝行图(一)
孝行图(二)
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
高约132cm、宽约33cm
1981年山西省长治市故漳村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90°,位于墓室东壁耳室北侧。孝子故事画三幅,上下分层无栏隔,人物间字有榜题,上层右侧有一男子执鞭,左侧有象两头,人象之间有題字:“舜子”;中层右侧绘一女子携一幼童,左侧绘一男子执一竹竿,男女之间有题字:“闵子骞”;壁画以下为砖雕的破子棂窗。窗下的一幅图左侧立有一青年男子,右侧有一男一女端坐,面容苍老。画面左侧有题字:“刘明达”。
153、孝行图(二)
晋中地区金代砖室墓,多为砖雕砌筑且通施彩绘,亦有少量的墓葬壁画。
门神图
金明昌六年(1195年)
高约90cm、宽约83cm
2008年山西省汾阳市东龙观村金代家族墓地5号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90°,位于墓室甬道两侧。东侧门神手持锏,一脚踏于地上,另一支脚盘曲于矮床之类的家具上;头戴巾子,上身穿袍服,足蹬靴;怒目而视,形象威严。西侧门神与东侧面对,形象基本相同,只是手中所持为宝剑,与东侧略有不同。
154、门神图
男侍图
金明昌六年(1195年)
高约86cm、宽约34cm
2008年山西省汾阳市东龙观村金代家族墓地5号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90°,位于墓门内壁的两侧。东侧绘有一个头戴黑巾,上身穿圆领短袍,足着靴的女真男子,左手持扇状物,右手握带;西侧同样绘一男子,衣饰与东侧相同,左肩上扛一个钱袋,右手握带。
155、男侍图
妇人启门图
金明昌六年(1195年)
高约148cm、宽约94cm
2008年山西省汾阳市东龙观村金代家族墓地5号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90°,位于墓室西南壁。板门式假门。上绘黄色门钉,女子高髻、圆脸、细目、小口;着褙子,下着裙;门半开,人半倚。
156、妇人启门图
“货币汇兑”图
金明昌六年(1195年)
高约148cm、宽约152cm
2008年山西省汾阳市东龙观村金代家族墓地5号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90°,位于墓室西壁,内容分两部分,中间有木栅栏隔开,栅栏上留有方形小口;栅栏内有一账房先生正在挥笔算帐,旁边绘一个妇女手持一贯铜钱;栅栏外绘一个男子手持一个纸条类东西,推测与“货币汇兑”有关。
157、“货币汇兑”图
“香积厨”图
金明昌六年(1195年)
高约148cm、宽约70cm
2008年山西省汾阳市东龙观村金代家族墓地5号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90°,位于墓室西北壁,壁画上部有墨书牌匾“香积厨”三个字,下部绘有两个女侍,一人手中捧着一箩刚出锅的包子,另一个手中持一个托盘,盘中放置三个碗;两位女侍相互顾盼、照应,趋向墓后壁的方向。
158、“香积厨”图
“茶酒位”图
金明昌六年(1195年)
高约148cm、宽约70cm
2008年山西省汾阳市东龙观村金代家族墓地5号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90°,位于墓室东北壁,壁画上部有墨书牌匾“茶酒位”三个字,下部绘一张长桌,桌上放置圆盒,注壶、托盏等用具,桌后绘有两个男侍,均戴黑巾,圆领窄袖袍,一个持托盏回头张望,另一位正在桌前持筅击拂。
159、“茶酒位”图
备耕图
金泰和八年(1208年)
高约32cm、宽约57cm
1988年山西省屯留县李高村金墓出土,已残毀。
墓向200°,位于墓室北壁中部。左向行走一牛一驴,随后一名男童,作挥鞭驱赶状;随行有两名壮年农夫,或肩扛犁耧,或肩扛犁耙等农具。
160、备耕图
东南柱间壁全景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98cm、宽约123cm
2007年山西省繁峙县杏园乡南关村金墓出土。现存于山西博物院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室东南柱间壁。中间砌筑一涂朱的板门,门户的上面有各式珍宝奇物。右侧似为蒿里老翁,两手按膝,怀抱一杖,坐在圆凳上:左侧三名男仆前、后站立,均头戴幞头,一人托起包袱,二人抱拳作揖。
161、东南柱间壁全景
东北柱间壁全景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98cm、宽约124cm
2007年山西省繁峙县杏园乡南关村金墓出土。现存于山西博物院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室东北柱间壁。中间砌筑一涂红框的白色菱花窗,窗户上、下有各式珍宝奇物。其右侧一名文官端坐于高桌之后,头戴展脚幞头,身着圆领窄袖长袍,桌上有帐簿一本。文官身后竖立一面素面屏风、两杆修竹。画面左侧站立五名侍女、一髡发男侍,分别捧持包袱、长盘、渣斗、珊瑚、铜镜等物。
162、东北柱间壁全景
西北柱间壁全景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98cm、宽约124cm
2007年山西省繁峙县杏园乡南关村金墓出土。现存于山西博物院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室西北柱间壁。中间砌筑一涂红框的白色菱花窗,窗户上、下有各式珍宝奇物。其右侧三名男侍,分别捧持矮几、包袱、珊瑚。其左侧一名身披明光铠的武将,正面端坐,双手握拳按于膝上。画面人物背后皆彩云缭绕。
163、西北柱间壁全景
西南柱间壁全景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98cm、宽约123cm
2007年山西省繁峙县杏园乡南关村金墓出土。现存于山西博物院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室西南柱间壁。中间砌筑一涂红的板门,门户上面绘有各式珍宝奇物。其右侧绘画两杆茂竹与一只锦鸡。其左侧站立男、女侍从,男侍髡发,面向墓门叉手而立;女侍头绾高髻,上襦、长裙,怀抱一件包裹着的器物。
164、西南柱间壁全景
平定县西关村金代壁画墓,在八面柱间壁的上层砌作斗拱、阑额;墓壁上则分别绘出门吏、驼运、杂剧、尚宝、内宅、尚物、进奉、马厩等图。其“杂剧图”为一捷讥插科引戏,一副末于旁戏谑打浑,一副净被人取笑,一装孤则一脸正经的滑稽演出;人物形象生动,行笔流畅圆劲,生活气息浓郁,可谓金墓壁画中的佳作。
门吏图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78cm、宽约112cm
1994年山西省平定县城关镇西关村1号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76°,位于墓室南壁甬道口两侧。左侧一门吏圆脸端庄、短胡须,头戴黑巾,身着圆领窄袖长衫,双手竖握一杆骨朵。右侧一门吏阔面威严、连腮胡,头戴墨巾,身着圆领窄袖长袍,双手斜持一杆骨朵。
165、门吏图
驼运图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78cm、宽约112cm
1994年山西省平定县城关镇西关村1号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76°,位于墓室东南柱间壁。一商旅牵一驼载物左行。商人昂头仰脸、脑后拖一条发辫,头顶毡帽,着大披风、长黑靴。双峰骆驼背负斜十字绑扎的大包袱。
166、驼运图
杂剧图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78cm、宽约112cm
1994年山西省平定县城关镇西关村1号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76°,位于墓室东面柱间壁。四人正在作场,一人伴奏。左起一人眉眼上竖画墨痕,右手持竿,左手斜指:第二人光头胖脸,两撇黑胡,右手握皮棒槌,左手伸食指;第三人,嘴唇涂黑圈,抱拳作揖样;第四人正面站立,头戴展脚幞头,身着圆领广袖长袍,双手捧笏于胸前:右侧一人站在鼓架后,手握双棰,专注于演出场景。
167、杂剧图
尚宝图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78cm、宽约112cm
1994年山西省平定县城关镇西关村1号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76°,位于墓室东北柱间壁。左前一女,右手持一葵花镜,反身向后指点状;第二人向左缓行,捧一奁盒:第三人向右顾盼,抱一扎包:第四人趋步左行,右手置于胸前,左手提一包裹:四女皆包髻。其右侧一老翁,随行,抱一包袱。
168、尚宝图
内宅图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78cm、宽约112cm
1994年山西省平定县城关镇西关村1号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76°,位于墓室北面柱间壁。垂帐高悬,笼盖一席床榻,当间挂一绣球。榻前两侧各有一名侍从。左侧一侍女包髻,披帛,身着褙子,拱手站立:右侧一男仆,髡发,身着圆领窄袖长袍,持巾侍立。
169、内宅图
出行图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78cm、宽约112cm
1994年山西省平定县城关镇西关村1号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76°,位于墓室西北柱问壁。右侧一男侍站立,头戴展脚幞头,身着圆领窄袖长袍,双手持骨朵导引,回首左顾;第二人头戴短脚幞头,身着圆领窄袖长袍,双手托一包袱(食盒);第三人头戴短脚幞头,身着圆领窄袖长袍,抱一束颈带盖瓶;随后一名老翁,头戴无脚幞头,身着圆领窄袖黄色长袍,左手提一篮,右手拎一包。
170、出行图
奉酒图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78cm、宽约112cm
1994年山西省平定县城关镇西关村1号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76°,位于墓室西面柱间壁。右侧一人头戴短脚幞头,身着圆领窄袖长袍,回首,招呼另外三人向前行。随行两人提一斗箱,内装满酒坛,旁边站立一童仆,手捧托盘,内似装满小酒瓶。
171、奉酒图
马厩图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78cm、宽约112cm
1994年山西省平定县城关镇西关村1号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76°,位于墓室西南柱间壁。左侧两匹马,正在低头吃草料。其右侧站立一人,持水瓢、提一罐;一人提木桶、拿草叉,立于食槽旁。画面右侧还有一副鞍具。此图与东南壁的驼运图对应。
172、马厩图
奉酒图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110cm、宽约175cm
1990年山西省汾阳县北郊(高护校)4号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23°,位于幕室南壁。上部一道卷起的竹帘,两侧为格扇门。当间有一妇人,侧身站立在门幛的前面,双手棒一托盘,上置酒尊和勺。
173、奉酒图
墓室北壁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270cm、宽约144cm
1990年山西省汾阳县北郊(高护校)5号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26°,位于幕室北壁。墓壁上方砌四铺作斗拱,两侧雕格扇门;门楣上方三个壶门,内有孝行图或花卉。门楣下有帷帐,中间摆放一桌案,桌后端坐一人,拢手置于案上,面前和身侧均放置有账本;身后浮雕一堆成串的钱币。
174、墓室北壁
墓室西壁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270cm、宽约144cm
1990年山西省汾阳县北郊(高护校)5号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26°,位于墓室西壁。上方雕单抄单下昂四铺作斗拱,两侧砌倚柱,两边有格扇门;遍施彩绘。门楣下有帷帐,蔡主夫妇端坐于高桌之后,桌上有两茶盏并托其身后有屏风。左侧女主人拢袖于桌面上,右侧男主人头戴展脚幞头,手持念珠。
175、墓室西壁
启门图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270cm、宽约144cm
1990年山西省汾阳县北郊(高护校)5号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26°,位于墓室南壁。墓壁砌筑结构与北壁基本相同,两侧格扇门关闭,中间的两扇开启;门楣下右侧门扇后面,站立着一名妇人,包髻,穿褙子,持盒,意欲出门。
176、启门图
妇人图(局部)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122cm、宽约66cm
2001年山西省锋县城内村金墓出土,原址保存。
墓向190°,位于墓室南壁西侧。一老妇,身穿黄地红花褙子,拱手侧立;其身后有一儿童,着圆领长衫,回顾身后。
177、妇人图(局部)
侍女图(一)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122cm、宽约196cm
2001年山西省绛县城内村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90°,位于墓室北壁。柱间壁的中部砖雕砌作格扇门,涂红色;两侧站立持物的侍女。左侧一侍女袖手抱一拍板,另一女侍右手举一柄团扇掩面;右侧一女双手托抱一带盖梅瓶,身后有一梅花鹿,口衔一枝牡丹。
178、侍女图(一)
侍女图(一)(局部一)
金(1115-1234年)
2001年山西省绛县城内村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90°,位于墓室北壁东侧。柱间壁的中部砖雕砌作格扇门,涂红色;门右侧一女头梳包髻,双手托抱一带盖梅瓶,身后有一梅花鹿衔一枝牡丹,寓意富贵长寿。
179、侍女图(一)(局部一)
侍女图(一)(局部二)
金(1115-1234年)
2001年山西省绛县城内村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90°,位于墓室北壁西侧。柱间壁的中部砖雕砌作格扇门,涂红色;门左侧站立持物的侍女两人,均着褙子。左侧女侍袖手抱一拍板,右侧女侍右手举一柄团扇掩面。
180、侍女图(一)(局部二)
侍女图(二)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122cm、宽约66cm
2001年山西省绛县城内村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90°,位于墓室北壁西侧。一张红色长桌上,摆放盏托、圆形套盒、盝顶方函等器物,桌下有一盆架上置一盆,另有一罐。两侍女站立在方桌的后面。
181、侍女图(二)
夫妇对坐图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150cm、宽约196cm
2001年山西省绛县城内村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190°,位于幕室西壁。竹帘悬挂下的当心间壁上为湖石、茂竹,砖砌一桌二椅,桌上摆放温碗注壶一副和托盏一对,桌下有一大一小梅瓶两件。左侧女主人袖手立于椅后;男主人双手拢袖于腹前坐于椅上,椅下一倾倒梅瓶。
182、夫妇对坐图
侍酒散乐图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150cm、宽约192cm
1988年山西省大同市南郊(云中大学)1号金墓出土,现存于大同市博物馆。
墓向180°。位于幕室西壁。左边一高桌,有纱罩的食盘,内放瓜果,以及偏提、盏、钵等器物。其左侧一侍女捧一浅盘,一男侍端一盘盏。右侧四名乐人,左起一人双手持觱篥,第二人握一横笛,第三人拿一拍板,第四人抱一笙。再右边一男侍,端一盘盏。
183、侍酒散乐图
论道图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121cm、宽约232cm
2003年山西省闻喜县上院村金墓出土。现存于运城市博物馆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室西壁。上方横楣、卷帘、垂幕,帷帐斜拢。当间一高桌,放置香炉、盏等,以及展开的书册(经卷)。桌后端坐着男主人,面向左侧,右手持一串念珠,两侧站立男、女侍从各一。桌旁侧坐的女主人拢袖于胸前,面向男主人。最右侧一侍女,端一果盘,盘中装瓜桃。此场景所表现的应与墓主人夫妇并坐,男持念珠,女持经卷的含义相同。
184、论道图
侍宴图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121cm、宽约232cm
2003年山西省闻喜县上院村金墓出土,现存于运城市博物馆。
墓向180°,位于墓室东壁。上方横楣、卷帘、垂幕,帷帐斜拢。当间一高桌,摆满各种盛食的器皿,可见酒尊和勺。桌后右侧站立女主人,拢袖于胸前,两侧各站立一名侍仆,侍仆后立一侍女;左侧两侍女托装有瓜果的果盘。左侧一名拱手站立的道姑,似人正在与女主人说话。
185、侍宴图
高逸图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52cm、宽约86cm
2007年山西省孝义市南郊八家庄58号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80°,位于墓室西南壁。四边有黑框,左侧有太湖石、翠竹映衬,右侧为山石、大树。正中一位老者,执杖向左,步行;一仆童,双手抱琴,紧随其后。
186、高逸图
说法图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52cm、宽约100cm
2007年山西省孝义市南郊八家庄58号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80°,位于墓室南壁。画幅四边有黑框,正中就地端坐一位老者,左臂倚腿,右手比划;左侧一男子背靠大树、盘坐,似有所思;右侧一男子侧坐,袖手于胸前;旁有太湖石、翠竹。
187、说法图
品果图
金(1115-1234年)
高约52cm、宽约80cm
2007年山西省孝义市南郊八家庄58号金墓出土,已残毁。
墓向80°,位于基室东南壁。四边有10厘米宽的黑框,背景为翠竹,两侧太湖石,画面偏左有一方桌,摆放水果;一名男性正襟端坐于桌后,其右侧一妇人端一果盘,作服侍状。
188、品果图